
8月4日,人民日報社主管的《中國城市報》專題報道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解鎖產城人融合的密碼!

引育生物技術核心企業150余家,生物技術產業集聚度高達50%,職住人群超3萬人,科創人才8000余人,企業創始人中博士及以上學歷占78%……這樣一組亮眼數據來自占地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鎮”。
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南科技城核心區,規劃面積3.78平方公里,是全國首批揭牌的海歸小鎮。近年來,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以服務科學家創業成功、服務科創企業快速成長為使命,全力打造以生物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國際創新區。
產業立城 打造生物技術產業核心引擎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根基。依托傳化集團在化學、化工、農業等傳統制造業方面的深厚底蘊和鏈主優勢,借助杭州強大的人才集聚效應,依托歐美同學會總會及省市區各級政府等資源優勢,海歸小鎮錨定生物技術新賽道,全力打造國內首個以生物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國際創新區。 截至目前,區域內產業空間已超過100萬平方米,為企業的成長提供了從孵化—初創—產業化—總部全生命周期的充足物理空間。同時,配備的基金群規模近300億元,真金白銀地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引育生物技術核心企業150余家,生物技術產業集聚度高達50%,職住人群超3萬人,科創人才8000余人,企業創始人中博士及以上學歷占78%……這樣一組亮眼數據來自占地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鎮”。 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南科技城核心區,規劃面積3.78平方公里,是全國首批揭牌的海歸小鎮。近年來,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以服務科學家創業成功、服務科創企業快速成長為使命,全力打造以生物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國際創新區。 產業立城 打造生物技術產業核心引擎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根基。依托傳化集團在化學、化工、農業等傳統制造業方面的深厚底蘊和鏈主優勢,借助杭州強大的人才集聚效應,依托歐美同學會總會及省市區各級政府等資源優勢,海歸小鎮錨定生物技術新賽道,全力打造國內首個以生物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國際創新區。 截至目前,區域內產業空間已超過100萬平方米,為企業的成長提供了從孵化—初創—產業化—總部全生命周期的充足物理空間。同時,配備的基金群規模近300億元,真金白銀地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堅持可持續發展,成立傳和能源,開發綜合能源項目,采用“中水源熱泵+冷熱雙蓄能”技術,利用錢江污水廠再生水實現區域集中供冷供熱,年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減少氟利昂使用24.48噸。其地下車庫物聯網智能照明系統節能率達84%-94%,單盞燈日耗電量僅為0.045—0.049千瓦時,遠低于傳統照明系統。 杭州傳化科技城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創新區的終極運營是社群運營。我們不僅提供空間,還聚焦科學家的實際需求,打造包融創新的區域文化,營造大量交互場景,構建有溫度的創新社區。” 極麋生物與衍進科技在細胞培養基方向達成了合作,正是源于兩位青年科學家共同參加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策劃的活動,從惺惺相惜到結伴同行。 政企合作 探索存量提質的創新模式 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的成功,離不開政企合作的創新模式。 10多年前,蕭山成立蕭山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江南科技城管理局前身),與傳化集團攜手探索“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模式,充分發揮“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強大合力。 由傳化集團及其旗下全資子公司與蕭山區國資聯合成立浙江傳化江南大地有限公司負責開發運營,政府提供土地、稅收等政策支持,實現“規劃—建設—招商—服務”全流程市場化。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政府主導園區開發的路徑依賴,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稀缺性。 “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模式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源資本參與開發建設。截至目前,該區域已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60億元,疊加固定資產及研發投入150億元,區域投資累計超過300億元。 面對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蕭山以31年來最大力度的體質機制改革,對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體制機制進行優化升級。 如人員方面,創造性地實施政企合署辦公,蕭山經開區與傳化科技城統籌優化編制資源和人員配置,挑選精英組建專班,實現零距離溝通、高效化辦事;又如財權方面,探索“以園養園”機制,賦予小鎮相對獨立的財政結算機制,并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展板塊開發運營;再如事權方面,以事項下放、服務下沉為核心,探索“辦事不出園”機制,實現板塊內事務一站式辦理。 上述舉措形成了政企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分你我”。不少創業者表示,“在這里,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身份轉變特別絲滑,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情,其余的交給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就好。” 根據計劃,未來10年內,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將集聚1000余家生物技術企業,職住人群達到10萬人,全力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海歸人才首選地、數字醫藥新高地、產城融合示范地”。 如今,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距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